服务热线
18613981349
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与JJG99-1990的主要区别 分析:
原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C99-1990《砝码》是依据当时我国质量计量的技术条件和量值传递的习惯操作面制定的,JJG92006(砝码》计量检定规程则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修改采用了OIML国际建议R111的2004年正式版本。由于原JJG99-1990检定规程部分采纳当时的OIML国际建议R111的1994年版本,砝码的准确度等级被分为了等、级两大类型,本检定规程在砝码准确度等级上,已完全采纳了国际建议R111中的类别,并对工作基准砝码、一等、二等这些原检定规程中的不同:准确度等级作了符合实际需要的规定。另外本检定规程与原JJG99-1990检定规程还有以下几点:如本规程前言所阐述的,本规程等效采用了OIMLR111国际建议,包括2004年版中的第一部分:计量技术要求,第二部分:测量报告表格等效和全面的采纳。基于OIMLR111国际建议,新规程的主要修改如下。
4.1准确度等级和折算质量
本检定规程与国际建议R111保持一致,采用了E、E2、F、F2MM_MM_M等级和折算质量值表述砝码的准确度等级及质量值。取消了原工作基准砝码、等、二等和各级砝码,以及
真空质量值的表述,简化了计算,方便了量值传递工作。
由于E等级砝码取代原工作基准砝码,本检定规程替代了两个检定规程,即JJG273-1991(工作基准砝码》检定规程和JJG99-1990(砝码》试行检定规程。
4.2定度与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本检定规程采用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概念,替代了原检定规程中“检定精度”,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规范了质量量值传递的工作。
本检定规程在附录C中详细先容了折算质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使质量的量值传递更加科学、合理、准确。
4.3等级与等级
统一了原来等和级的概念,规定了砝码的等级。OIML国际建议R111中,砝码被分为E、E2F、F2M、M-2M、M、M,七个类别。而JJG99-1990规程中将砝码分为一等、二等和各级。本检定规程由于修改采用了国际建议R111,因此统一了等和级的概念,砝码以等级划分,将砝码是否采用修正值的问题在不确定度评估中进行考虑,简化了传递路线,规范了数据处理。
4.4最大允许误差
JJG99-1990检定规程对一等、二等砝码给出的最大允许误差与E1到M3级砝码的最大允许误差不一致,存在着两个类别的砝码,两种质量量值传递模式。本检定规程将两种不同的最大允许误差统一为一个最大允许误差,在附录G中规定了原一等、二等砝码的处理办法,使质量量值的传递统一。
4.5扩展不确定度对k值的选择不同
JJG99-1990检定规程中,检定精度的置信概率为99.73%(覆盖因子k=3);在本检定规程中,由于被检砝码的扩展不确定度比原检定规程中检定精度的数值小,如果保持k值不变,则必定需要提高上等级标准砝码和被检砝码的体积测量、空气密度测量和衡量仪器等方面的准确度,这势必造成原有设备无法满足量值传递,设备大量更换,实验室需要改造,经费大量消耗。而且国外计量部门均采用k=2的覆盖因子,选择其他的覆盖因子也不利于国内外之间的质量计量交流,因此本规程采用了国际惯例。
4.6衡量仪器的选择
JJG99-1990检定规程作了这样的规定:衡量仪器示值的综合极限误差为被检等砝码总不确定度的1/3;为被检级砝码最大允许误差的1/3,为被检克组砝码的1/5。而这“示值的综合极限误差”如何计算在规程中没有先容。本检定规程给出了衡量仪器在质量量值传递中的影响来源和计算方法。
4.7砝码磁性
JJG99-2006检定规程中给出了砝码磁性的两个极限值及检定方法,和在不确定度分析中的影响。
4.8砝码体积测量
JJG99-2006检定规程不仅保留了原检定规程中对于实心体积测量的方法,而且还提供了对于带有调整腔砝码密度计算的方法,使量值传递更加可靠。
4.9砝码稳定性的考核
JJG99-1990检定规程规定了在检定过程中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而对周期检定结果之间的稳定性没有规定。广大检定员在基标准考核中,被统一要求进行稳定性考核。本检定规程参考了上面的规定和国际上有关砝码稳定性的要求,明确地给出了检定周期内的稳定性要求。
4.10符号等的区别
有别于JJG99-1990检定规程,增加了大量的术语,统一了规程中的符号。本检定规程中,“A”表示标准砝码,“B”表示被检砝码。
上述是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与JJG99-1990的主要区别说明,望采纳!
上一篇:检定衡量仪器用砝码先容